闲来种豆庭院里,不与名利争高下,人生啦,能得一方“土地”陪伴,甚幸!
但远军/重庆长寿区
自从《陪着孩子成长》一书脱稿后,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没有动笔写作了,当然,其间也给几家要好的报刊杂志写过些许的“豆腐干”短文章,但那毕竟是举手之劳,算不得“写作”的。一年来,给孩子做饭、洗衣服,替孩子收拾房间,让孩子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,然后迎接高考,此等“劳役之苦”,对于我来说真是一种快乐。
开春的时候,和妻子上街买菜,看见有菜农卖菜苗,十分欣喜,居然买了不少茄子、辣椒和扁豆的小秧苗回来种在庭院的土里。随着几场春雨的飘洒,眨眼间,茄子和辣椒开花了,昨天夜里,扁豆也绽放出了几朵绛紫色的小花蕾。去采栀子花,突然瞥见扁豆的花朵儿开放了,心里暗涌的激动,无以言表。
从乡下出来,和土地有着难解的情结。读过一篇文章,说小区里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,不辞辛劳找几只木箱,又去城郊用塑料袋扛了土回家,木箱盛土,放置在小小的阳台上,里面种的不是花草,却是乡下常见的菜蔬,作者先是不解,后总算弄明白,是那对老年夫妇在乡下呆了大半辈子,随儿子进城了,始终丢不下对“土地”的情感。
其实何止那对老年夫妇呢,于我,于我的左邻右舍,有几个又是能够轻易丢掉对土地的情感的?做了城市人,许多的情感和情愫未必都能与时俱进地融入都市的高楼大厦。因此,有了空闲的时间,荷一把小锄,种一些菜蔬,恐怕享受到的快乐也非同寻常。
前段日子校对我的“风雨人生”三部曲,从第一部《心烛》到最后一部《回家》,百万字,厚厚三大本,时常看得眼花缭乱,可是,自己的作品,花了那么多的心血,总不能不认真对待吧,因此,尽管劳神,依然投入,生怕哪一处疏忽了,把瑕疵留给了读者。在那样的时刻,消除疲劳的最佳办法就是锄地、种花、种菜蔬。看见自己亲手种植的花木开花挂果了,其心情格外的舒畅。
庭院虽不大,可以种花种菜的地也仅那么小小的一块,但它带给我的快乐却是永无止境的。自从搬家到了这儿,自从有了这么一方小小的庭院,我的“业余时间”便丰富多彩起来。出门的时候少了,伏案写作的时候多了;心浮气傲地高谈阔论的时候少了,恬淡适然地灯下读书的时候多了。闲来种豆庭院里,不与名利争高下,人生啦,能得一方“土地”陪伴,甚幸!
(本文来源:华龙网-重庆晚报